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 较为扎实的数理基础、力学建模、实验技能和数值计算能力,能够在力学及相关科学或工程领域 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 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 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守法的合格 公民;
2.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 神,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勇于进取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4.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 和社会科学基础,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5.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动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等基础知识;
6.具有初步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力学建模的能力,了解学科 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的工程计算分析与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8.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掌握文献查阅的方法。
主干学科: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 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计算机应用实习、力学问题软件应用实习、毕业 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目前,由于与力学及应用力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渐旺,其中就包括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受此影响,国内各开设理论及应用力学专业的高校,该专业的就业率普遍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本专业工作的性质决定,需求总量仍然不大。因此,目前,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跳转到其它专业的工作去发展。但是,长远看,理论与应用力学的就业前景还是令人乐观的,目前,国内开设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高校数量有限。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再加上需求的增长以及待遇的提高,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工作满意度也会有大的提高。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领域的设计、施工、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如机械、土建、交通、材料、能源、水利、化工、航空航天等工业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实验研究、工程管理等工作。能够在科研机构,包括在航空航天研究所、水利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金属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院所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能够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科学校从事力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3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5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7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8 | 10056 | 天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0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1 | 10280 | 上海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2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4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5 | 10335 | 浙江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6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8 | 9000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19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0 | 10294 | 河海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1 | 10730 | 兰州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2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3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4 | 11413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5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6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7 | 10286 | 东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8 | 10532 | 湖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29 | 10610 | 四川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30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31 | 10558 | 中山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32 | 10611 | 重庆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B- |
33 | 10246 | 复旦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4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5 | 10559 | 暨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7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8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39 | 10486 | 武汉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0 | 10530 | 湘潭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1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2 | 10145 | 东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3 | 10183 | 吉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4 | 10299 | 江苏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5 | 11646 | 宁波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6 | 10422 | 山东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7 | 10459 | 郑州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8 | 10533 | 中南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49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0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1 | 10403 | 南昌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2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3 | 10384 | 厦门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4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
55 | 10216 | 燕山大学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C- |